云南艺术学院是全国七所综合性本科艺术院校之一,是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是云南艺术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文华学院于2002年1月24日由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1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
建院以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学生自我成长的氛围,不断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学院以“应用型、复合型”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特色为主线,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现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艺术设计系、戏剧系、舞蹈系、传媒艺术系和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共七个系,开设了音乐学、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录音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戏剧影视文学15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非艺术类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华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人数3200余人,全院教职员工2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8名。外聘教师110名。
近年来,学院获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项、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康建中教授、廖开教授获省级教学名师;廖开教授的绘画(水彩)工作室获省级名师工作室;以陈劲松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音乐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王智教授为专业负责人的《录音艺术》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以陈劲松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民乐合奏》、廖开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基础素描》、岳亚明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获省级精品课程;陈劲松教授编写的《钢琴即兴伴奏入门》和王智教授编写的《录音学》获省级优秀教材;以陈劲松教授为项目主持人的《高校声乐教学集体课改革研究》、李金福研究员为项目主持人的《高校音乐师范综合实习教学创新改革研究》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08年12月,学院与云南省文联舞蹈家协会、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创作、编排的大型佤族歌舞乐《重彩·佤山》荣获全国第七届“荷花奖”舞剧舞蹈史诗比赛创作铜奖、表演铜奖;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一等奖;获“云南省2008年度第五届文化精品工程”优秀奖;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集体奖2项、一等奖4项3人次、二等奖4项8人次、三等奖2项6人次的好成绩。学院在艺术教学、艺术创作等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舞蹈系师生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暨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共六项;戏剧系学生也在央视播出的连续剧《金凤花开》中显露头角。
2015年以来,学院先后主办、承办、参与了“首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东盟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海世博会云南馆、昆明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演出;美术系师生有9件作品送往瑞士展出;廖开副院长《百合花》获云南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学术奖;学院利用自有教学资源创作编排的大型哈尼族音·舞·诗·画《阿密车》荣获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中获得金奖,并获得单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舞蹈《哀牢廻响》在第八届舞蹈“荷花奖”比赛中夺得民族民间舞表演金奖并受邀参加由联合国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节目中心(CCTV-7)、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联合主办的“首届乡土盛典”演出;文华学院作为唯一一所三本学院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五届歌剧展演”荣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的优异成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院的社会美誉度、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与日俱增。
广大教师科研热情高涨,成果显著: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西部课题项目——《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成果30篇,完成云南省哲学社科重点课题项目——《云南跨境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特殊性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60余篇;2016年王智教授的《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立项。《云艺文华论丛》已出版至第四辑共计200多万字,近期出版了陈劲松院长主编的《文华耕耘荟萃》论文集。陈劲松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专著《现代人文理念与艺术创造精神》荣获云南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荣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云南原生态音乐的价值》荣获首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二等奖;2015年6月荣获云南省首届民办教育大奖“卓越贡献奖”;2015年8月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